题目详情
【题目】2019年5月28日,我市某中学初一级开展“思灾难学应对之道 重细节立安全之校”的主题活动,活动首先是安全知识讲解和安全疏散演练。这警示我们 ( )
①青少年学生要提高防范和自救意识
②这活动能减轻一切对未成年人的伤害
③社会、家庭和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④学生要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题目答案
题目解析⬇️小程序搜题更方便本题考查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中学初一级开展 的主题活动,讲解安全知识和进行安全疏散演练。这警示青少年学生要提高防范和自救意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①正确。这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未成年人的伤害,但不能减轻一切,②错误。中学开展的 主题活动体现了对中学生的学校保护,同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还有家庭保护、社会保护等,③正确。活动首先是安全知识讲解和安全疏散演练,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④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推荐题目
2013年全国“两会”吸引了3000多位中外记者。“两会”期间,新闻媒体、街头百姓都在报道、议论“两会”。人们关注“两会”,是因为我国的许多大政方针要在“两会”期间出台。对“两会”中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初中生小静是一名写作爱好者,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她把自己的作品放到的网络上,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欢,大家对她巧妙的构思和文笔点赞。小静非常开心,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当作家的信心。这说明了
一天,初中生小林在回家路上,看到一歹徒正持刀抢劫。他心想:“作为未成年人,要懂得自我保护;同歹徒作斗争是大人的事,与我无关。”于是,小林悄然离开。
材料一:晓辉发现朋友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张搞笑的照片,把他的照片PS成了猪八戒。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白皮书发布。白皮书说,消除贫困是中国人权保障的重中之重。在保障人权的过程中之所以重视消除贫困,是因为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以下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下列符合“践行宪法”这一要求的做法有
2018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五个国家宪法日,热心公益的中学生小明和小刚到某小区开展“宪法伴我行”法律宣传活动。为了解小区居民的宪法知识,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是收集的观点,你认为有误的是
某单位职工趁上级领导来单位检查之机,以部分职工的名义写了一封“公开信”,在同事中秘密传播。信中描述了单位领导贪污、受贿等“事实”。经有关部门查证,信中所述无一属实。结果该职工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公民行使权利是有界限的,就是不得损害: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一条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一规定表明
我国刑法规定,为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上述材料说明
说说对“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个问题的理解。
材料一:宪法是什么?毛泽东指出:“ 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 , 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 , 宪法 就是一个总章程 , 是根本法。 ” 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新年的钟声响起,我们迎来了2019。辞旧迎新的时刻,习近平主席发表新年贺词。平实而温暖的声音,激荡在人们心中。品读习近平主席2019年新年贺词,一个个“金句”直抵人心,让人们心里更亮堂、干劲更充足。习近平主席2019年新年贺词中的话语,形象生动、温暖人心、习主席的话要求我们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在现实中总会出现不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