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以下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题目详情

【题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以下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①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②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总和

③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④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题目答案
题目解析⬇️小程序搜题更方便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宪法效力的认识,根据所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①③④观点正确;②观点错误,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规定国家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宪法不等于普通法律之和,所以正确答案选D。
推荐题目
下列符合“践行宪法”这一要求的做法有
2018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五个国家宪法日,热心公益的中学生小明和小刚到某小区开展“宪法伴我行”法律宣传活动。为了解小区居民的宪法知识,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是收集的观点,你认为有误的是
某单位职工趁上级领导来单位检查之机,以部分职工的名义写了一封“公开信”,在同事中秘密传播。信中描述了单位领导贪污、受贿等“事实”。经有关部门查证,信中所述无一属实。结果该职工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公民行使权利是有界限的,就是不得损害: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一条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一规定表明
我国刑法规定,为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上述材料说明
说说对“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个问题的理解。
    材料一:宪法是什么?毛泽东指出:“ 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 , 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 , 宪法 就是一个总章程 , 是根本法。 ” 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新年的钟声响起,我们迎来了2019。辞旧迎新的时刻,习近平主席发表新年贺词。平实而温暖的声音,激荡在人们心中。品读习近平主席2019年新年贺词,一个个“金句”直抵人心,让人们心里更亮堂、干劲更充足。习近平主席2019年新年贺词中的话语,形象生动、温暖人心、习主席的话要求我们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在现实中总会出现不同的观点。
12月22日,2018年度“河北好人·环保卫士”发布活动在石家庄举行。王汝春、李铁、赵立群等30位时代新人(含群体)以不忘初心、守望绿水青山的感人事迹光荣上榜。扎根塞罕坝、守护地球村的赵立群,数据英雄展身手、执法改革显神通的孟维亮,精准预报空气质量、提供政府决策依据的张良,碧水蓝天卫士、环境违法克星戎立,银发白云相映衬、记录历史为子孙的王汝春等环保卫士代表与现场观众和网友进行了互动交流。他们的事迹说明
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这说明了
    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设立6项专项附加扣除。加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保障力度,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近1亿人次。棚户区住房改造62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90万户。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又有新提高。
    材料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带手机上学,有些学生利用手机上网,聊QQ,玩游戏,更有甚者利用手机上网浏览不良信息,深受其害。
    有这样一位中学生,在家里,她主动拖地、洗衣服,用行动减轻父母的劳累;在学校,她刻苦学习,积极参加课间体育活动,用行动不断完善自己;在闲暇时间,她进行文学创作,不断向杂志社投稿,用行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有人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权利就像手上捧着的一颗珍珠,它体现着当家作主的荣耀;义务就像手里握着的一把锄头,它意味着要付出辛劳的汗水。我要一手捧着珍珠,一手握着锄头。”
    材料一   2016年7月12日,所谓南海仲裁案临时仲裁庭公布对菲律宾政府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结果,中国对此始终坚持不接受、不承认。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赴南海进行例行性战斗巡航。中国的正当立场得到近100多个国家和240多个不同国家政党的理解与支持。在南海问题上,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最新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