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抱有“权大于法”心态、享受权大于法之“福”的基层官员,依然并不鲜见。这启发我们

题目详情

【题目】据报载,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抱有“权大于法”心态、享受权大于法之“福”的基层官员,依然并不鲜见。这启发我们

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然任重道远  

②法治与人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③法治不仅要有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④要科学立法,有了法律制度也就有了法治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题目答案
题目解析⬇️小程序搜题更方便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认识和理解。“权大于法”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是“人治”思想的体现。题干材料警示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然任重道远。法治不仅要有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要求任何人和组织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①③符合题意。现代国家用法治代替了绵延千年的人治,②观点错误;法治不仅要有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④观点错误,排除。故选A。
推荐题目
2017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就4起申诉案件向最高人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均经再审改判无罪。这启发我们,建设法治中国(  )
(题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双重使命。一方面,要建成法治中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开创不同于西方的法治文明,向世界提供法治的中国方案。我们一定要坚持这个道路自信,坚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的决心和信心,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努力奋斗。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这表明社会主义民主(  )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就要(  )
某市政府为落实科学发展的目标着力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并组织数千名干部下基层,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为改善民生,推出了多项增加群众收入的政策措施;为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履职能力,举办专门辅导讲座;为审慎行使权力,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建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上述举措收到良好效果,2018年上半年,该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这是对五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历史性成就的精确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系列新起点、新阶段的重要特征,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跨越和突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说法正确的有(    )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政治制度有(  )
唯奉法者强,唯明法者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一论述在山西省广大党员中产生强烈共鸣。坚持厉行法治要求(  )
人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天有三重:道德之天、法律之天、百姓之天。人要有敬畏之心,心中有天。得道德之天可以润,得法律之天可以安,得百姓之天可以乐。“德润人心,法安天下。”德治和法治是人类自我管理和规制的一对经典关系。下列关于德治与法治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被明确作为十四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我国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全面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新征程,推出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等新举措。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准备就本市民主与法治建设展开调查,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对此,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联合国总部门前有个醒目标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2500年前孔子说的,意思是自己所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其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这一富有哲理的名言被联合国认为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原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最新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