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被明确作为十四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我国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题目详情

【题目】“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被明确作为十四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我国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题目答案
题目解析⬇️小程序搜题更方便
本题考查走法治道路的原因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落实知识目标,难度不大。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法治能够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对于发展市场经济、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等方面展开知识点阐述。
推荐题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全面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新征程,推出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等新举措。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准备就本市民主与法治建设展开调查,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对此,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联合国总部门前有个醒目标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2500年前孔子说的,意思是自己所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其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这一富有哲理的名言被联合国认为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原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小孝治家,大孝治国。”“孝”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孝”更多地强调个人对家庭、对封建统治者的绝对服从;今天我们讲“孝”,则更多地赋予了主动孝敬父母、自觉报效祖国的内涵。“孝”的演变说明(  )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的道德思想,孟子提出了“吾善养吾之浩然正气”。这些思想的影响力延续至今。今天,我们的社会仍然倡导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稳定。
材料一:与其他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消亡或中断所不同,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直到今天,中华文化依然深深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2016年中美创新能力及相关经济发展对比表
(题文)衣食住行一“键”牵。这五年,围绕一台台小手机,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网上购物、手机支付、微信沟通、订餐订车……随着软件的应用及开发,手机上的运用场景越发丰富。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是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有利于(   )
“我以台湾的女儿为荣,我以生为中国人为傲。”卢丽安在十九大“党代表”通道上如是说。她认为,没有台湾梦的中国梦肯定是不完整的,同时,没有融入祖国的台湾梦,像打了个盹,黄粱一梦。“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卢丽安(  )
自人类起源以来,中华民族缔造了灿烂辉煌的人类东方文明;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在波澜壮阔的民族斗争史中展现出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书写了一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篇章!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阔步前进。实现中国梦(  )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的指导思想有(  )
    桑梓之情系于世事沧桑,看春晚小品《回家》,在“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味道之外,不难体味到萦怀的乡愁、乡恋。美刺也是文化自觉的要义,自省也是自信的标志。
(题文)    2017年8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2018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对于集中展现自治区60年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重要成就,让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题文)    材料一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指出: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教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各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最新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