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 2019年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某班兴趣小组搜集相关资料,请你一起探究:
材料一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总的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材料二 我国总体上已基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还有一些短板,最大的短板是脱贫攻坚。现在,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打法要同初期的全面部署、中期的全面推进有所区别,最要紧的是防止松懈、防止滑坡。各地区各部门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1)“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着眼于实现贫困居民的哪些权利?权利的实现离不开权力的保障。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如何保障公民权利?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现实意义。
题目答案
题目解析⬇️小程序搜题更方便(1)先要搞清楚“两不愁三保障”的内容是: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然后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这主要保障了公民的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等,据此作答。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如何保障公民权利的回答,也就是回答如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可从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 授权不可为;不得懈怠、推诿;按照法定途径行使权力等角度作答。据此作答。(2)此问考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意义,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认真审题,明确设问要求,掌握答题方向。可以运用“有利于”模式,从保障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不断进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方面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推荐题目
面对美丽的风光,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写下了“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的忧郁诗句。几年后,他遇到大赦,重获自由,路过此地欣喜提笔写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反映自己的愉悦之情。由此可见( )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敢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具体来说,新时代青年要( )
下面是初中生华华的三处生活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人民团结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西藏建设成了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新西藏。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说明( )
时政点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l万亿元。我国之所以重视发展教育,是因为( )
2018年10月23日的伶仃洋上,从太平洋灌入人工岛的海风,拍散不了建设者的自豪、喜悦。历时9年,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全线贯通。至此,港珠东西,长虹卧波,天堑南北,通途无阻。港珠澳大桥的贯通( )
2018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南部,主要以壮族、汉族、苗族为主,另外还有近50多个少数民族。广西各民族在长期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中,互相影响,互相借鉴,共同创造了广西灿烂的文化。材料反映了( )
关注法治建设,探究实践。
下列有关国情知识的概念中,有几处是正确的
感受“新”的不同内涵,按要求回答问题。
聚焦美丽中国,按要求回答问题。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一批批援藏干部,带着党的重托和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为西藏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广东省对口援助西藏林芝25年来,计划内累计投入资金56.55亿元,并派出八批431名援藏干部前赴后继来到高原,尽心竭力促发展。对西藏地区的援助有利于( )
贫困县摘帽进程过半2019年7月2日国务院扶贫办公布,今年我国宣布脱贫摘帽的贫困县有238个,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特意来华访问的柬埔寨首相洪森时指出,中国党和政府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了最彻底、最严格的防控举措。目前防控工作正在取得积极成效。战胜疫情,需要坚定信念。中华民族是从艰难困苦中走过来的,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