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详情

【题目】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情况表:

时间

职位

基本职权

明朝中后期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法定的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材料四  辽宁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时,意外发现了一份很多学者都未见过的“廷寄”。“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的密信,系用牛皮纸封制,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书写在信封两侧:“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创制”和秦朝以后的“变局”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中央机构有何重大的调整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3)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有哪些?据材料三指出明朝内阁是什么性质的机构?

(4)材料四体现的机构名称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上四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演进趋势。

题目答案
题目解析⬇️小程序搜题更方便
(1)材料一说明的是西周和秦代的政治格局差别巨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而秦朝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根据材料中的“中书”“门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唐代的变化调整是实行三省六部制,影响可根据所学从加强皇权、提高效率等方面概括。(3)原因: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性质:结合所学可知,从内阁的地位及职能两个方面概括。(4)材料四中有“署理军机处封寄”可知该机构是清代的军机处,他的特点是直接听命于皇帝、行事机密、办事效率较高。四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推荐题目
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对古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乾降帝即位后,历时10年,组织编撰出了我国封建时代一部空前绝后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这对于保存中国的古代文化典籍,传播古代学术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编撰过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古代中国不同时期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
西汉初年,由于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了“七国之乱”。故而在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颁行了“推恩令”,以下对“推恩令”描述正确的是(   )
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制度经历了多次变化,请对以下五种中国历史上曾经实行过的选官用人制度进行时间排序( )
明清时期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但仍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明朝设置内阁,近代英国实行内阁制度。有关两者比较结论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对“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某班同学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的。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的评价正确的是(    )
以下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逐步形成过程: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上述过程说明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018年3月1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全党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下决心解决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中存在的障碍和弊端,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最新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