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不同时期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详情

【题目】古代中国不同时期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封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淳化中……宋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长官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什么?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什么?具体措施有哪些?

(3)依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总结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题目答案
题目解析⬇️小程序搜题更方便
(1)依据材料一“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可知中书省负责决策;“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封驳”,可知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可知尚书省负责执行。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可知是分散宰相权力;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北宋加强君权措施把宰相权力一分为三角度思考回答。 (3)依据材料和所学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过程中两对矛盾以及演变趋势回答即可。
推荐题目
西汉初年,由于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了“七国之乱”。故而在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颁行了“推恩令”,以下对“推恩令”描述正确的是(   )
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制度经历了多次变化,请对以下五种中国历史上曾经实行过的选官用人制度进行时间排序( )
明清时期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但仍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明朝设置内阁,近代英国实行内阁制度。有关两者比较结论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对“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某班同学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的。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的评价正确的是(    )
以下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逐步形成过程: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上述过程说明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018年3月1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全党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下决心解决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中存在的障碍和弊端,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2017年6月28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在北京闭幕。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这一主题,深入议政、踊跃建言,提出意见建议。这说明()
    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各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妥善应对。为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某市政府做了如下工作:
    近年来,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影响着网络乃至现实社会秩序,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也在肆意践踏个人权利。有的大V为了博眼球、赚人气,利用一些网民法律意识淡薄和不良社会心态,不问事实真相,信手转发、评论,在谣言传播扩散过程中起到极大的暗示作用,直接造成谣言的裂变式传播。有的大V甚至自己也无视法律法规和道德底线,故意造谣传谣。
最新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