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二战后,美苏之间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厄内斯特·梅在1984年的一篇论文中说:二次大战后,美苏两国注定会成为对手……1945年以后两国关系不可能出现任何缓解……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
——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二 1993年年末,比尔·克林顿曾脱口而出地说:“啊,我想念冷战。”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现在看来仿佛是一种奇思异想,许多美国人在50年代和60年代把两种制度的竞赛锁定为一种显示优越性的竞赛。……”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苏两国注定会成为对手”的原因。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美苏两国的冷战“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这句话?最能体现20世纪60年代美国“显示优越性的竞赛”的事件是什么?
题目答案
题目解析⬇️小程序搜题更方便试题(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由材料“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结合所学,美苏注定会成为对手的原因有:意识形态差异(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习俗差异);国家利益冲突;国家实力相当,力量均势格局出现。结合所学,二战后初期美国实行冷战,遏制苏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杜鲁门主义出台来回答。(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并结合多极化趋势出现从“马歇尔计划使欧洲经济复苏,欧洲加强了联合,欧共体成立、日本得到美国的扶植、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新中以及国得到了苏联的支持”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不结盟运动角度回答。
推荐题目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句话说明的是
作为一种理性选择,政治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是妥协、让步、宽容与和解的艺术,政治的奥秘之一就是妥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郡县制
“万历年间,利玛窦在澳门登陆后惊讶地发现,这个古老而遥远的东方之国原来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告诉西方人一件重大的事实:‘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也就是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利玛窦感慨的“事实”主要得益于
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请结合有关史实回答:
雅典民主通常被认为是大众政治。但是学者的研究发现,古代雅典的民主领袖,都出自贵族或富人阶层,即雅典的精英阶层。这说明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做了不少大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宣布建立200亿元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直面“逆全球化”思潮,中国发出响亮的声音;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对这样的中国总是充满着期待。这体现了是我国外交政策的( )宗旨。
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兴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是指
德国的工业化方式截然不同于法国。…….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促进德国工业进步的主要原因是
从下面“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682年清朝攻取台湾后,康熙帝对台湾并不十分重视,认为“台湾属海外地方,无甚关系”,并将台湾视为“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这反映了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许多美国人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把两种制度的竞赛锁定为一种显示优越性的竞赛。20世纪60年代最能体现美国“显示优越性的竞赛”的事件是
阅读下列有关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王国维在《股周制度论》中说,天子诸侯的传承,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之所以不用这个方法来替代,是因为容易发生争执,其弊将不可胜穷,这表明长子继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