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初期(二战结束到50年代末)呈现出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对峙。
材料二 60至70年代逐渐形成了三个世界并存的世界格局。它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第三世界的兴起;二是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三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材料三 80年代末90年代初雅尔塔冷战格局被打破,两极格局彻底终结,但新的世界格局的定格还需要有一个长期的、渐次的演变过程。目前,虽然对未来世界格局存在各种各样的预测,但已达到共识的是未来世界将不再是一极、两极而是迅速发展的多极世界。
——以上均摘自赵立坤《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探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政治、经济、军事全面对峙的表现。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三世界兴起的主要表现及影响,概述帝国主义阵营分化的表现。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态势。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题目答案
题目解析⬇️小程序搜题更方便(1)表现:根据材料一中“二战结束到50年代末”,“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对峙”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在政治上表现为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和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在经济上表现为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对抗;在军事上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对峙。(2)表现:根据材料二中“60至70年代逐渐形成了三个世界并存的世界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世界兴起的表现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广大发展中国家构成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了两极格局的角度回答。分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世界的分化指的是欧共体建立摆脱美国控制,日本的崛起开始谋求为政治大国等。态势:根据材料三“未来世界将不再是一极、两极而是迅速发展的多极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代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3)因素:综合以上的三则材料和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综合国力、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民族主义等角度分析作答。
推荐题目
《十二铜表法》第八条规定,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必须支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断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第十一条规定,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这些条文反映
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普遍要求,但并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价值和民主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截止到1996年,中国政府在民族地区已建立小学103 139 所,中学11 563 所,高等学校105所,少数民族牧区、山区还因地制宜地开办了6 000多所寄宿性的民族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以高于全国平均速度大幅度增加。这一现象
1947年12月1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说:“我们的决议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欧洲人民的未来……将决定着他们是否必须生活在贫困之中,是否会对自私自利的极权主义者威胁感到畏惧。”杜鲁门所说的“决议”是指
欧洲共同体是国际合作与国家联合的典范,以下关于欧共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但是我国仍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为什么我们还要时时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下列表述中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自古至今中国人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战国时期齐、赵、魏所筑的堤防,规模较大,工程坚固,其用意是在黄河水泛滥时,既能避免自身遭受灾害,又能水淹对方。但结果造成黄河水年年泛滥。下列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的史实是
与英国《权利法案》相比,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是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二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后日本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同现代世界形形色色的民主政治并不一样。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个体只有在属于城邦时才具有存在的意义,不属于城邦的个体要么是鬼神,要么是兽类。这表明古希腊
二战结束至今,世界格局经历了两极格局到一超多强格局的演变。请回答: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和发展进程中的大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