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行为侵犯公民名誉权的是( )
A. 老师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B. 警方使用犯罪嫌疑人照片发布通缉令
C. 捏造实事真相,故意诽谤他人
D. 在超市等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
题目答案
题目解析⬇️小程序搜题更方便本题考查对公民的人格尊严权的正确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名誉是指社会上人们对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这些被维护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侵犯名誉权的表现有侮辱行为和诽谤行为。题文中,捏造实事真相,故意诽谤他人属于侵犯公民的名誉权,C符合题意;老师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A不属于侵权,与题不符,故应排除;警方使用犯罪嫌疑人照片发布通缉令是出于工作的需要,不构成侵权,B与题不符,故应排除;在超市等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是为了工作的需要,也不构成侵权,D与题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C。
推荐题目
张明一家在饭店消费后索要发票,商家以各种理由拒绝给出发票。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每年12月4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李华在邻居李峰家无人的情况下破门而入将牛牵走占为己有。
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的有效破解,“巡回法庭”开在了百姓家门口,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今天的中国,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了法治的温度。这
初中生小程看了“两会”新闻后,自豪地说:”我家二叔作为农民工人大代表到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真光荣!他参与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向大会提交了有关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提案。”小程的这段话说明
我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核心是指国家主权这一最高权力来源于人民,同时永远属于人民。在宪法正文中,“人民”出现了300余次。这表明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一位乘客公交车上吸烟,有人劝阻,他却说,吸烟是他的权利。这位乘客的错误,在于他不懂得
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近年来,居民养犬数量逐年递增,这些忠诚可爱的小动物给养犬居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然而,随着宠物的增多,部分养犬者公共意识不强,给他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扰民甚至伤人、排泄物污染坏境、影响社区邻里和睦……文明养犬,你我同行
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让我们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一位女中学生,在家里,她主动拖地板、洗衣服,用行动减轻父母的劳累;在学校,她刻苦学习,积极参加课间操等体育活动,用行动不断完善自己;在双休日,她到老年公寓帮助孤寡老人打扫房间,用行动温暖社会;在闲暇时间,她进行文学创作,不断向杂志社投稿,用行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有人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权利就像手上捧着的一颗珍珠,它体现着当家作主的荣耀;义务就像手里握着的一把锄头,它意味着要付出辛劳的汗水。我要
在2018年9月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要坚持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下对教育公平的解读,错误的是()
某校八年级(1)班正在开展“崇尚法治精神,维护公平正义”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中,完成下列任务。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3月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等6项决议。上述材料体现了( )
2018年1月13日,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出席有关人大制度与特区的专题讲座时表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国两制”的最高法律依据,也是澳门特区的立区基础。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法。这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