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工具,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个人的言论自由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但是微信自由的背后是共同责任与法律底线。这说明(   )

题目详情

【题目】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工具,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个人的言论自由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但是微信自由的背后是共同责任与法律底线。这说明(   )

A. 言论自由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B. 法律是对权利的限制和约束

C. 滥用言论自由要受到刑罚处罚 D. 言论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题目答案
题目解析⬇️小程序搜题更方便
本题考查学生对自由与法治关系的理解,遵守网络法规。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个人的言论自由”是指在法律范围的自由,如果触碰法律底线,损害国家、社会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会受到法律的制裁。A选项说法错误,不是“无限制的绝对的”应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其底线就是法律;B选项说法错误,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C选项说法错误,根据滥用自由言论所带来的危害程度,相应地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承担刑事责任会受到刑罚处罚;D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依据分析,因此选D。
推荐题目
2017年6月1日,8名省部级干部一审宣判。其中宁波市原市长卢子跃、国家统计局原局长王保安、洛阳市委原书记陈雪枫、广东省原副省长刘志庚、均被判无期徒刑。另有辽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阳被判有期徒刑16年6各月……材料表明(   )
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要求之一。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在现实生活中,体现这一要求的有( )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们就一直追寻着公平的理想。当今时代,公平问题更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向往公平,是因为(   )
    每年3月,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都会肩负着各族人民的重托,代表人民的意愿,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商国是,共议大计,共话发展,行使国家权力。
感受经济活力,享受美好生活
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学习,某中学八年级(1)班决定举行一次“宪法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请你也参与其中,并回答相关问题。
某校学生在2018年12月4日第五个国家宪法日,以“学习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尊严”为主题展开讨论。下面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某校初三(2)班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展开讨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经代表们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工具,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个人的言论自由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我们在微信上是完全自由的,不受约束的。
2018年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据此,小明认为我国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由全国人大通过即可,与宪法无关。
2018年10月3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理论学匀中心组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专题学习。会议强调,兵团上下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加强宪法的实施和监督
2019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同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座谈时强调,要认真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当好党和国家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努力做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开好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下列对此看法正确的
“有钱不可任性”“有权不可任性”成为网络流行语。钱是个人财产,取得和使用要合法;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可有丝毫的任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举办了“网民建言征集活动”。许多人借助这一平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最新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