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 材料一: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宪法宣誓制度是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材料二:在“国家宪法日”前一天,南京外国语学校53名初一学生,在班主任带领下,来到首次对公众开放的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山北路32号。这是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首次对公众开放。学生们不仅参观了“民国楼”、会见厅、常委会会议厅等办公场所,还模拟了人事任免和宪法宣誓,亲身体验了一次人大工作。
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简要阐述国家设置“国家宪法日”的原因。(三个方面即可)
(2)请谈谈中学生参与模拟宪法宣誓活动有何意义?(两个方面即可)
题目答案
题目解析⬇️小程序搜题更方便第(1)题,考查国家设置“国家宪法日”的原因,考生可从宪法的地位、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施依宪治国的需要,提高宪法意识、学习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的需要等角度加以组织答案,考生需要从三个方面回答即可。第(2)题,中学生参与模拟宪法宣誓活动的意义。考生可从有利于中学生提高对宪法的认知,增强对宪法的学习和了解;有利于中学生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有利于中学生增强对国家机构组织活动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中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观念等角度加以组织答案。
推荐题目
2019年3月5日--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完成下面小题。
关注生活,维护宪法。
珍惜权利,依法行使。
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19年8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关于修改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资源税法。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签署第 31、32、3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材料说明了( )
下列对于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有( )
学习“国家监察机关”的知识时,同学们有如下发言。其中正确的是( )
2018年9月18日,“2018•北京 人权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指出,充分实现和享有人权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和主张。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 )
某中学组织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观生活微点评”活动。下列点评正确的是
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至今已有36年,实践充分证明,宪法以其至上的法治地位和强大的法治力量,成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法治保障。虽历经数次修改,但其核心价值追求从未改变。这个核心价值追求是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下列关于宪法监督的表述正确的是
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州发生森林大火。在扑火行动中,27名森林消防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4月10日,湖南一男子周某在微信群内发布诋毁救火英雄的言论,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当地警方对其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报道,某山村在选举大会上,村民赵某承诺,如果自己当选村委会主任,则按人头向村民每人发放现金1 800元。选举结束,赵某如愿当选。当日,赵某共向村民发放现金190余万元。经群众举报,赵某受到有关部门的查处。赵某的行为( )
“一位农民工的心声”:我到水泥厂打工已经5年了。为了多赚点钱,在粉尘弥漫的车间,我加班加点。今年4月,我感觉到胸闷气短,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尘肺病。我找到老板,恳请住院治疗。一听要花一大笔钱,老板发火了:“厂子都快要倒闭了,哪还有钱给你治病!”我要求将工钱结清,老板只给了一部分,说剩下的等厂子盈利后再补。我该怎么办?
2016年,某机场二十余名乘客因航班延误,航空公司没有给予及时的合理的解释和赔偿而情绪失控,冲入跑道逼停飞机,上演了“拦机维权”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