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材料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中国的发展站到一个更高层级的历史方位上。从这个历史方位往前看,新时代的内涵,在国家层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人民层面是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华民族层面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层面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材料二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新思想、新理论为标志。体现于新思想、贯穿在新征程、承载着新目标、落实在治国理政方方面面,使命感成为十九大报告中的一条“精神脉络”。
(2)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 行进在新的水域,中国这艘巨轮将驶向何方?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习近平总书记更高瞻远瞩地擘画了之后30年的发展蓝图,发出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动员令。
(3)2020年之后30年,我国的“发展蓝图”是什么?
题目答案
题目解析⬇️小程序搜题更方便(1)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相关知识,解答时既要联系教材相关知识又要结合十九大报告的相关内容综合作答。可从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方面作答。(2)本题属于认知题,旨在考查党的指导思想的相关知识。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阐明了这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被称为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想”。(3)本题也属于认知题,旨在考查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相关知识。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据此回答即可。
推荐题目
下列关于“梦想”的说法正确的有( )
(十九大精神 指引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话时首次提出“中国梦”。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及中国梦,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中国梦更是出现13次之多。
某课外学习兴趣小组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帮助他们回答问题。
人民网2018年1月17日消息:近日,台湾《天下杂志》发布的一份民调显示,认为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占比创下历年新高,两岸文化的融合与大陆经济崛起也让台湾的民众随着大环境趋势对大陆产生认同。
有人说:“培养创新人才就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这话没有大错,但很不全面、很不准确。这是因为
(题文)2017年12月5日,以“创新引领未来,创业改变生活”为主题的第二届西藏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创新引领未来,以下关于创新的观点正确的有( )
《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创新要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一种势能,推动着我们进步,推动着社会发展。这启发我们
材料一:“近日前来服务台问路的人减少了,旅客的满意度却变高了。”高铁郑州东站服务台值班站长有些“失落”,因为服务台人气不旺了。原来,自该车站投入1700块智能导向标识后,许多老年旅客、赶车旅客不再“迷路”了,而服务台也能腾出更多人力,投向更高质量的服务。“让旅客体验更美好”是2018年中国铁路总公司特别倡导的理念。加大创新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就能更好回应旅客新期待,让2018年的春运更加平安、有序、温馨。
八年前,大雪纷飞的平安夜,他“作别西天的云彩”,从英国剑桥飞回祖国怀抱,悄然踏进吉林大学地质宫,脚步声却震惊了整个世界。他就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当今中国不可多得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我们要向黄大年同志学习的中华传统美德有
下列名句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2018年年初,31个省份的“两会”陆续召开,“高质量发展”成为地方“两会”关键词之一,一些省份淡化了GDP增长目标,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等体现发展质量的指标。这
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的一位作家曾说过:岁月失语,唯石能言。粗朴的岩石画中镌刻了逝去的无形无迹的光阴,文化符号表现出人们对生活的勇气和情感。文化遗产作为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也为今天走向明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保护文化遗产刻不容缓。这启发我们( )
2017年9月15日,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完成对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兵团)等8省(区)的督察进驻工作。在此期间,8省(区)共有 5763人被“问责”。这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