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垃圾分类,利国利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海宁市餐厨垃圾日产生量约为300吨左右,全年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平均为800吨/天。大部分社区和农村摆放了垃圾分类箱(筒),但是餐厨垃圾与其它垃圾混放现象依然很严重,部分居民说垃圾分类投放太麻烦了。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从2014年11月起,海宁市东苑小区等6个小区作为生活垃圾细分类工作的试点示范小区,真正运用“四分法”开展垃圾分类;2016年,市区三个街道82个小区正式开展垃圾分类,推广率达到50%以上,涉及到近四万户居民;2017年将实现市区垃圾分类全覆盖。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说说市政府大力推广垃圾分类工作的意义。
材料三:海宁市某校积极响应市政府号召,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利用校园网、黑板报等形式,开展以“垃圾分类、利国利民”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学校门口新建了“垃圾小屋”,分设“可回收”、“不可回收”两大类。各班成立“垃圾分类管理”小组,负责督查值日生的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垃圾分类投入已成为每位同学的生活习惯。
(3)从责任的角度,谈谈该校师生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题目答案
题目解析⬇️小程序搜题更方便本题考查建设美丽中国相关知识。解答时要认真分析材料及问题,紧密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综合作答。(1)解答此问分析海宁市垃圾现状“全年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平均为800吨/天”说明垃圾产生量很大;“餐厨垃圾与其它垃圾混放现象依然很严重”说明市民垃圾分类投放意识弱。(2)此问考查推广垃圾分类的意义。解答从我国坚持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节约资源等角度组织答案。(3)此问启示类题目,据题意要求,从责任角度对学校成立“垃圾分类管理”小组监督值日生的垃圾分类工作,是积极承担垃圾分类的社会责任,树立“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树立“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奉献意识,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设放习惯;等等。
推荐题目
创新期盼你我行动。在一中实验第十五届校园科技节中,既有自制“水果电池”比赛、纸船承重、“头脑奥林匹克大挑战”比赛,又有单孔拱桥、“红船模型”的现场制作比赛,活动丰富,精彩纷呈。这启示我们要
近年来,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制定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出台这一系列政策是因为( )
某市人大代表选举统计数据表
随手拍,这一基于手机应用的互动式、开放式管理形式已悄然渗透到城市管理领域。路边的违法行为被反馈到城市管理部门,身边的环境污染被反馈到环保部门等。这种指尖上的监督正在成为城市管理的一种新常态。这说明( )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人民追求的美好生活更趋完美。这一目标是( )
关键核心技术关系到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为下一步科技领域的工作重点。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是因为
文化自信成为我国文艺发展的崭新理念。《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电视纪录片和《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综艺节目,富有人文关怀,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及当下中国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
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宣布,中国成为2019年世界环境日活动主办国。通过主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活动,中国将向世界展示在实现清洁环境道路上取得的成就。这体现了
材料一:江苏53岁的王家成高中时遗憾辍学,于是边工作边蹭课,如愿考上中国矿业大学英语系。如今他继续旁听,打算考研和考博。
中国法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3月1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受党中央委托,发表了题为《在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中实现新担当新作为》的致词。
下列对我国人口问题认识不正确的是( )
第二个百年目标,是指我国 ( )
马上就要毕业了,我们不免为当下的人生选择焦虑。为此,下列观点你不会采纳的是 ( )
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生动地描摹当前世界图景:“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这一图景引出了习近平的“日内瓦之问”: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