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2019年,总有一些人们让我们由衷感动,总有一些事迹让我们温暖满怀。
“布衣院士”卢永根是我国著名水稻遗传学家。他唯愿稲香飘遍祖国大地,入党70年来,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矢志奋斗。他毕生致力于水稲遗传育种研究,始终站在科学研究第一线。他始终坚持共产党员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将积蓄880多万元捐赠出来设立教育基金,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疗教育事业。 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
“新时代好少年”董天晨,勤于学习,把学习作为快乐的事,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每年阅读近300本书,写下十多本学习笔记。她善于思考,留心生活中的问题。发现学校节假日不上课,上课铃却和平时一样自动响起浪费电,她就主动搜集数据、查阅资料,提出改进意见,相关论文获得市环保征文大赛一等奖。她乐于钻研,积极探索新的遥控飞机飞行方法和技巧,带领同学们在航模比赛中多次取得佳绩。
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以这两人为榜样,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题目答案
题目解析⬇️小程序搜题更方便本题为做法类问题,考查如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依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中的人物事迹和中学生自身实际,从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具有坚强的意志,敬业精神,服务奉献社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富有创新精神,关爱他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环保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来回答。
推荐题目
“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一位母亲的难言与无奈,步入青春期后,我们经常会出现一些逆反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与父母的交流。对此我们应该( )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对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贡献。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材料: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材料一:2018年11月26日,安徽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在合肥召开。省委书记李锦斌强调,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全力支持民营企业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古人就是用敬畏之心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下列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2019年12月4日是第六个国家宪法日。从12月1日至7日,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在全国部署开展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宪法宣传周”活动,这也是我国第二次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之所以要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是因为( )
小米所在的班级组织同学们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小米觉得劳动没啥用,而且觉得干体力活的人太丢人,不想去。
中国女排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夺得了冠军,成功卫冕,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中国女排以顽强的作风、高昂的斗志,诠释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 )
希望工程是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实施的。今年是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希望工程实施30年来,聚焦助学育人目标,植根尊师重教传统,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成长为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材。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杨树浦水厂滨江段调研。近年来,上海市推动黄浦江两岸贯通及滨江岸线转型工作,杨浦滨江逐渐从以工厂仓库为主的生产岸线转型为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习近平指出,要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要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2020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发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战斗号召,在寒冬里为亿万人民带来信心与力量。各地方各部门争分夺秒救治感染患者,强化防控措施落实。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抗击疫情。这表明
以下是海涛同学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材料一:“文明需法治。”法治,是这个时代的共识。法治不仅是一种社会信仰,也是一种生活刚需。每个人的法治意识与法治素养,构成了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为加强法治教育宣传,某班开展“法律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乐乐的发富赢得同学的一片喝彩。
2019年5月13日,河南郑州一个小男孩儿在上九路公交车时说没带钱。司机刘亚辉让他上车,孩子给司机深深鞠了一躬。过了两天,男孩儿又一次坐上刘师傅的车,掏出两块钱,把上次的车票补上。为小男孩儿点赞!
以下是同学们调节情绪和保持乐观,健康心态的一些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