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关注“绿色”发展。
材料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材料二:人们生活必需的空气、水和粮食都遭到污染,甚至严重的污染。雾霾肆虐,全国198个地市级行政区4929个监测点显示,近六成地下水为“差”,其中16.8%监测点水质呈极差级。浙江绍兴出现多个癌症村。据不完全调查,中国受污染的耕地就约有1.5亿亩,占18亿亩耕地的8.3%。土地污染直接影响粮食生产,中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到重金属污染。
(1)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贯彻落实哪些重要的国策和战略?
(2)据材料二说明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是什么关系?请用生活事例说明。
(3)请列举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或消费方式)。
题目答案
题目解析⬇️小程序搜题更方便(1)本问考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国策和战略的认识和把握。根据所学知识,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2)材料通过人们对生活的渴望,向我们说明了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从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角度进行说明。对于生活中的事例,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即可。例如: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举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后果以及破坏环境的危害等方面进行说明。(3)本问属于例举题,根据所学知识,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可以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倡导健康、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等角度进行回答。
推荐题目
自古以来,人类历史上就有一批仁人志士,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忧国忧民。下列诗句或格言能够体现这一点的是(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表明( )
201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答下列小题。
共话权利义务。
情绪对人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下列选项具有上述特征的是( )
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指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这表明( )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两组数据引起了舆论广泛关注。一组是全国7901万多名党员已捐款82.6亿元,用于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另一组是每位新冠肺炎患者平均医疗费用1.7万元,医保支付比例约65%,剩余部分由财政进行补助。从两组数据中我们( )
2019年11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在巴西举行。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升温的情况下,金砖国家重点聚焦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多边主义,并提出打造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本届峰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
小明课余时间习惯上网浏览每天的重要新闻,下列是小明最近搜集到的两则新闻,请你分享并回答下列问题。
临近中考,小玉同学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会,对未来一片迷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月14日天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食野生动物决定》,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该决定的通过说明了( )
5月1日,世卫组织召开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已有许多科学家研究了新冠肺炎病毒基因序列,确信新冠肺炎病毒来自自然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当地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火场扑救。30名失联扑火队员已确认全部牺牲。和平时代最危险的工作之一,是他们甘愿用生命守护人间安宁。他们的事迹启示我们( )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7个普通建设者为祖国而奋斗的故事。影片结束时,许多观众都自发鼓掌,默契地唱起了主题曲,久久不肯离去,场面十分热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2019年的12月4日是第六个国家宪法日。我国开展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宪法宣传周”活动。宣传更加注重分众化、互动式传播,注重新媒体新技术在宪法学习宣传教育中的运用。这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