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诠释,这表明(  )

题目详情

【题目】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诠释,这表明(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

改革开放时期

奥运精神、抗洪精神、女排精神

 

 

A.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是不确定的

B.中华民族精神要与时俱进

C.中华民族精神鼓舞我们迎难而上、克服困难

D.中华民族精神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后形成的

题目答案
题目解析⬇️小程序搜题更方便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材料中就是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具体表现,B说法正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在一定时期内是确定的,A说法错误;C强调的是民族精神的作用,与题不符;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D说法错误;故选B。
推荐题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中国人民从沉沦的谷底奋力崛起,根本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下列观点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他强调:“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这说明改革开放(   )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位居今日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
    《创新中国》中有一个镜头,在山东无棣县,有一片被海水蓄养的虾塘包围着的麦田,这里曾经是一片盐碱地,几千年来这里的土地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能够大面积种植粮食。在近6分钟的镜头中,观众可以看到欧阳竹刻苦钻研,他坚信能在这片土地上种出粮食,不断探索,与他的团队数十年的坚守,最终利用微生物使这一生命死角成为希望的田野。
    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势头;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要落实全面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政策措施,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支持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我国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加大培养人才的财政投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6亿人口脱贫。但受历史、自然条件、社会因素影响,贫困状况依然十分严峻:14个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六成,还有数千个不通电,近10万个村不通水泥沥青路。这表明(  )
民法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进行了三次审议,三次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两次征求全国人大代表意见。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这说明(  )
    2019年3月3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10天时间里,来自34个界别的2 100多名政协委员以踊跃的参政热情、求真务实的作风,在协商民主的广阔舞台上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起磅礴的奋进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70年来,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诗句能够充分表现中国巨变的是(   )
日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此会议分组审议未成年保护法修订草案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围绕一些热点问题,委员、代表们提出很多建议。关于未成年人立法也成为近期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社会各界对此都纷纷发表看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最高检联合最高法、公安部等部门共同发布《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且罪行较轻、没有社会危险性的不再逮捕。实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
一个13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经济体,40年改革开放劈波斩浪,实现起飞、转型到跨越的“惊人一跃”,创造“中国奇迹”的根本原因是(  )
最新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