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 材料一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中国建设,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依法治国新举措
依法治国新方针
执法者要“站稳脚跟,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铁面无私,秉公执法”
①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②
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犯,法治面前谁都不能例外
③
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健全审判责任追究标准,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推进审判公开,提高司法公信力。
④
材料二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的护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法治的保护,改革开放的成果需要法治的守卫;奉行法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1)请在材料一的表格中序号中填写合适的内容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哪一基本方略?
(3)说一说应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题目答案
题目解析⬇️小程序搜题更方便(1)本问考查对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的正确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依法治国的方针包括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执法者要“站稳脚跟,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铁面无私,秉公执法”体现的是严格执法;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体现的是科学立法;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犯,法治面前谁都不能例外体现的是全民守法;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健全审判责任追究标准,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推进审判公开,提高司法公信力体现的是公正司法。(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正在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3)本问考查如何建设法治中国,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根据所学知识,学生可从国家、政府、社会、公民等不同角度分别作答。如:国家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政府依法行政;社会上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等,学生据此回答即可。
推荐题目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结构,转化经济增长动力,下列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是( )
坚持共享发展,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下列举措体现共享发展成果( )
当代中国出现了新的四大发明:“网购”“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这些都是我国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典范。这说明( )
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这是因为( )
品读“习语”,将“高大上”的施政理念转化为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话,平实语言蕴含大智慧,生动表达连着大情怀。
材料一:下表是对我国1978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统计。
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70年峥嵘岁月。扬州市某校以“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为主题开展70年辉煌成就系列展览。
2019年全国两会过后,各部委推出了职工医保与生育险合并、大城市落户条件全面放开放宽、出入境证件实现“全国通办”等一系列惠民新政。 这些新政( )
过去新加坡人经常感叹当地环境优美,人们举止文明。细究后发现,在新加坡,如发现有人随地吐痰、在非吸烟区吸烟等,都会被控上法庭处以罚款甚至坐牢。这一事例说明( )
如今,共享经济与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密切。出行,人们习惯了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手机没电了,有共享的充电宝;出门旅游,可以和其他旅客共享酒店,节省旅游成本。以下对“共享经济”认识正确的是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提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新时代新征程一个更为创新的中国,必将为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新的驱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 )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所以要厉行法治。这启发我们( )
“徒法不足以自行。如果德治不举,人心不稳,法治就会千疮百孔;而法治松弛,惩恶不力,德治也会破堤而溃。”这段话告诉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