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探究生活见闻。
十一假期,小明一家去姥姥家探亲,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不完的开心事。
姥姥:“这几年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生活不用愁了!”
表哥:“今年国家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我一定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
舅妈:有了购物网站,现在买东西太方便了,我足不出户就可以购物了。现在一些年轻人选择经营个体网店,盈利颇丰。
舅舅:国家实施“全面二胎政策”,我家增加了新成员。我们国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全面二胎政策”会增加我国人口数量,到底是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呢?
(1)从姥姥和表哥的话中,你感受到人们对美好生活有哪些期待?
(2)结合表哥的话,说说国家这样做的理由。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舅妈的话,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4)请你帮小明解决舅舅的困惑。
题目答案
题目解析⬇️小程序搜题更方便(1)题干材料中姥姥和表哥的对话设计民生问题和教育问题。依据所学知识,感受从生活有保障、老有所养、病友所医、学有所教、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等方面来回答。(2)国家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属于国家在教育方面的举措。国家这样做的理由从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来回答。(3)“购物网站,现在买东西太方便了”体现出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个体网店属于非公有制经济。“现在一些年轻人选择经营个体网店,盈利颇丰。”表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等。(4)本题考查正确认识人口问题。依据所学知识,国家实施“全面二胎政策”是适合我国人口国情,是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针对舅舅的疑惑,从人口过多过或过少都不好,要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等方面来回答。
推荐题目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指出:今后5年,中国将进口10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中国越发展,越能给亚洲和世界带来发展机遇。这表明中国( )
2013年4月20,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全国人民奋力抗震救灾,涌现了一批“最美人物”的感人事迹。事迹一:曾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的舞蹈老师廖智,戴着假肢奔赴地震灾区送粮、送衣、搭帐篷……;事迹二:雅安电视台女主播陈莹,地震当天是她结婚的日子,地震发生后,婚纱未脱就直奔现场,拿起话筒站在街头为大家报道最新灾情……
《河池日报》5月10报讯,都安县职校学生谭某在其QQ空间发布“都安首例H7N9禽流感在瑶中确诊”、“都安二高发生一起命案”等多篇信息,引起社会恐慌。都安县公安局网安大队迅速调查取证,最终认定谭某造谣,并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谭某进行治安处罚。
2018年9月28日,安徽省霍邱县公安局夏店派出所民警许传宝在处警中突然遭遇袭击,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44岁。今年2月,公安部追授许传宝“二级英模”荣誉称号。向英烈致敬,这样的-生是有意义的,因为:
今年3月15日起施行的《合肥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对生活垃圾管理作出一系列规定。垃圾不分类将影响个人征信。该办法规定,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生活垃圾管理信用记录制度,依法将违反规定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生活垃圾的行为纳入诚信体系,按照规定予以惩戒。这启示我们
为表达对扑救木里森林火灾牺牲英雄的深切衰悼,凉山州政府发布消息,决定4月4日为全州哀悼日,当日全州范围内停止一切公共娱乐活动,各影剧院、游艺娱乐场所等停止一切演出、娱乐活动,各新闻单位停止刊播综艺、娱乐等内容。这启示我们敬畏生命要做到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与“一带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3%,占外贸总值的27.4%.2019年,我国将通过与相关国家或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发展跨境电商等举措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品味生活 健康成长)
(关注家乡发展)今年寒假雯雯随妈妈回到农村老家陪爷爷、奶奶过年。她通过微信上传了回家的所见所闻。现摘录几则片段共同分享。
(中国智慧 闪耀光芒)
(情境探究 明理践行)
(全面发展 幸福安徽)
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登陆月背、北斗导航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一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相继问世;芯片、操作系统……一些高端技术也扼住了我国发展的“咽喉”。这表明( )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第一个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文件。我国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是因为( )
2019年6月11日在云南省玉溪市举行的首届中国——南亚媒体论坛,旨在进一步落实首届中国——南亚合作论坛《抚仙湖倡议》,进一步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增信释疑、凝聚共识。为促进文明交流,我们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