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 材料一:2019年7月8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上半年全国空气质量状况。2019年1—6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0.1%,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142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同比增加20个。
材料二: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经过60余年努力,我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超过1.18万个,保护面积覆盖我国陆域面积的18%、领海的4.6%。
材料三:近年来我国发布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全面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让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有什么重要意义?
(3)践行材料三中提及的生活方式,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题目答案
题目解析⬇️小程序搜题更方便(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并得出结论的能力。材料中“2019年1—6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0.1%,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142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同比增加20个”,说明我国上半年全国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良好,我国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2)本题要求分析我国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的重要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并联系教材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可以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走文明发展道路;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来回答。(3)本题考查青少年怎样为环境保护做贡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可以从进行垃圾分类;乘坐公共交通;环保宣传;养成习惯;与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方面来回答。学生可以回答自己的实际做法,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