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志则国振兴。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下列名句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价值准则?并运用相关知识,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青少年应如何践行这些价值准则。
名句
价值准则
具体做法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爱国
③
以信守身 以诚处世
①
④
善学者能 多能者成
②
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尊敬师长,遵守学校纪律,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友善
⑤
题目答案
题目解析⬇️小程序搜题更方便本题考查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我们知道,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③青少年要爱国,其具体做法,我们可以从理性爱国、恪守道德底线、明辨是非、刻苦学习、奋发图强等方面进行说明;①“以信守身 以诚处世”,这是在强调诚信的重要性,④对如何践行诚信的认识,我们可以结合我们的自身实际,从守时、守诺言、考试不作弊等方面进行举例即可;②“善学者能 多能者成” 体现了要学会学习,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就体现出了“敬业”的要求;⑤对如何践行友善的要求,我们可以从乐于帮助同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友善待人等方面进行说明。
推荐题目
电影《流浪地球》在2019年春节火爆荧屏。影片故事设定在2075年,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在这部影片中,以中国为首的英雄们,带领着全世界的人们去寻找人类新的家园,该片让外国人也感到与众不同的是“这次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 )
2018年7月,被告人高某,因大量制售有毒、有害的地沟油,被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他同案犯均受到相应的刑罚处罚。这表明( )
围绕我国高科技发展的现状,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张伟同学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各领域重大科技成果纷纷问世,震惊世界。厉害了我的国,我国已步入世界科技强国之列!”
材料一:“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中国建设,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新方针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仔细阅读表格文字,根据你的理解,参照事例,在空格中填入相应的内容。
街边路角、各大景区,清洁人员披星戴月,举目所及的干净整洁是他们的劳动成果;大马路、小巷口,警察叔叔随时待命,千家万户的喜庆团圆因他们在默默守护;医院、诊所,医护人员妙手仁心,男女老幼的健康平安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这些坚守岗位,就是最美的“敬业福”。这说明了
政务服务满不满意,群众有权给出“好差评”。不久前印发的《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要求,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
近几年,“代经济”开始火起来,比如代购、代驾等。“代经济”的出现凸显出当今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化、愈来愈专业化,其中包含了许多新职业。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深入推进,社会上还涌现出一大批新职业,如“剥虾师”“陪跑师”“遛狗师”“朋友圈包装师”“健康管理师”“失意倾听师”“汉服造型师”等。新职业
“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是新疆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面貌的生动描述,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良好愿望。只有民族团结,才能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浓,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维护民族团结,中学生应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对小微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在我国体育界有句名言: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无名也有名;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有名也无名。它提示我们
“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就像一个人驮着东西很累,可心头很舒畅。人要是不尽什么职责,就等于驾驶空车一样,即使轻松却没有成就感。”这句话是说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近几年,东北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凸显,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系列东北振兴发展重大政策举措,进行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部署。实施东北振兴战略
2018年1月25日,合肥上空大雪继续漫天飘扬。除了铁锹、扫把、雨衣雨靴、除雪车等传统工具外,记者发现,老城区瑶海的两个准备已久的“除雪神器”派上了用场。由城管队员杨斌发明的手推铲雪器,一个人操纵就可高效轻松将路面的雪铲除干净,效率能顶七八个人用铁锹铲雪。这说明
农大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个一级学科列入国家层面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全国排12位。这标志着黑龙江省高校学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下列对“双一流”建设认识不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