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120 年前,沉睡3000多年的甲骨文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

题目详情

【题目】    2019 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120 年前,沉睡3000多年的甲骨文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

材料一:

人们使用的很多汉字,都可以追溯到那一片片古老的甲骨。作为我国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五个世纪。在已知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绵延发展。迄今为止,已发现的甲骨有15万余片。众多学者通过甲骨文考释文字、研究历史、探讨文化,涵养滋润着当代文化。

(1)甲骨文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 周年时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2)我们为什么要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三: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谈一谈我们应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题目答案
题目解析⬇️小程序搜题更方便
(1)本题考察中华文化的特点的相关知识。甲骨文从今天到古代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性和继承性,长期性,永恒性的,薪火相传、历久弥新。(2)本题考察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华民族的角度分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从中国的角度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3)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文化自信,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推荐题目
以知识竞赛为主的《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它结合现代传媒手段和飞花令等形式引发了人们对经典古诗词的关注,唤醒了无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该节目(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社会是一个舞台,我们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作为子女要孝敬父母;作为学生要遵守学校纪律;作为朋友要坦诚互助……这表明(   )
里约残奥会赛场上,自行车C1级男子个人追逐冠军李璋煜是一名脑瘫队员,自行车C2级男子个人追逐赛冠军梁贵华的整个大腿被截肢,我们很难想象用一条腿骑车在赛道上飞驰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中国残奥健儿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__________的民族精神。(    )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转化的根本原因是(   )
“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引人注目的“十九大”的全称是(   )
同心共筑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依法治国离不开全体公民的参与,要争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公民树立法治观念,就是要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施税贫攻坚工程,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到2020年,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要完成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最根本的是(   )
在下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时间轴上,按标号顺序填入内容正确的是
    材料一: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来,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这主要说明依法治国需要
国徽在哪,法庭就在哪。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98%以上的面积是高山峡谷,交通不便,法官们经常背着国徽攀高山、过索桥、躲落石、钻老林,搭建临时法庭,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身背国徽、跋山涉水的法官们(  )
    北京市立法重点治理不文明行为。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获得者、《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之一于敏,曾经为了我国的核武器研究而“隐身”长达三十年之久,直到今天,他的事迹也鲜见于报端。这说明(  )
最新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