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题目详情

【题目】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运用商品的相关知识,谈谈实现“商品—货币”的惊险“跳跃”的措施及依据。

题目答案
题目解析⬇️小程序搜题更方便
本题属于措施类和依据类试题。试题比较基础,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本题需要考生首先理解“商品的惊险的跳跃”的内涵。“商品的惊险的跳跃”是指商品生产者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实现商品的价值,由此不难得出,商品生产者要想顺利实现该“跳跃”,就应该替购买者着想,提高商品使用价值,要依据市场需求生产,市场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商品。依据上述分析也就不难知道实现“商品—货币”的惊险“跳跃”是考虑了商品的实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考生可从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人们购买商品,首先是因为它们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具有使用价值的角度去分析说明。
推荐题目
从早期的牲畜、布匹、贝壳等,到后来的贵金属金银,都被大家普遍接受,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这些物品
下表是居民小张2017和2018年家庭收支状况(单位:万元)
    2017年猪肉价格较去年有所上涨。人们对此有很多感慨,以下是部分网友针对猪肉价格上涨发表的言论:
    材料:2018年国庆期间,南靖一中的李玲同学跟父母到云南旅游、在昆明首饰市场上看中一件玉手链。这件手链摊主标价为6800元,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以4500元的价格成交。李玲的妈妈用信用卡支付方式结账买下玉手链。
下面有关商品说法正确的是
2018年5月,长泰某公司技术工人小李因为对公司贡献突出受到公司的表彰和奖励,其所在的公司发给他一张现金支票。对于这张支票,小李不知所措。下面请你对支票给他做正确的解释
当下,大众休闲旅游时兴乡村旅游。为此,国家旅游局将在全国创建1000个旅游小镇,建设1万个旅游特色村,以此带动和促进全国乡村经济的发展。这表明
如今,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上半年小于一家收入中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
下列选项中体现初次分配注重社会公平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不断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增强消费能力,改善大众消费预期,提高劳动者积极性。积极支持信息、绿色、时尚、品质等新型消费,促进相关产业的成长。
曾有段相声中讲到老北京的卖布商贩的顺口溜:“经铺又经盖,经洗又经晒,经拉又经拽,经蹬又经踹,您说皮实不?(皮实是北京方言,指的是耐用、经得起折腾)”商贩高声颂唱顺口溜的主要目的是
吉林省是玉米的主要产地。许多农民为了反季销售,他们建立冷库进行储存玉米,结果发现收入比直接销售玉米高很多。这一实例告诉我们
    材料“双十一”成了一年一度的网购狂欢节,网购族们在这一天“血拼”“蜂拥”“个性”“对比”等消费。不可否认,“双十一”消费确有实惠可图、确能挑到理想商品,但“居家过日子”先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口袋,要理性对待。俗话说:有钱不买半年闲,不计成本的盲目购物,造成的是资源浪费,带来的是“血拼”“坑爹”,与当下倡导的节约型社会也是格格不入的。另据统计,“双十一”网购书籍者甚少。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这是被中国40年的改革实践所证明的。“改革红利”的释放也是支撑中国未来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基本条件。之所以强调“改革红利”,是因为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这说明
最新题库